会议回放 |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实践——震慑侵权人的最强利器
谯荣德
侯娟娟
2022/05/26
会议回顾
线上直播
5月17日,路盛律师事务所、罗思知识产权咨询、威科先行共同举办的知产保护系列活动的第二场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实践——震慑侵权人的最强利器” 主题研讨会顺利举办。路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谯荣德律师就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发展历程、新形势下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变化与挑战、权利人所需转变及应对等方面分享了深刻的洞察。路盛律师事务所广东诉讼团队负责人侯娟娟律师分享了多个疑难案件、典型案件。本次研讨会为权利人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建议及超强前瞻性的趋势分析。
(从左至右:谯荣德律师、侯娟娟律师)
知产周诉讼系列研讨会 · 回顾(二)
公众号:路盛律师事务所会议回放 | 如何获得“更高”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
在本次研讨会中,谯律师表示:刑事保护相对于其他救济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它是最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通过剥夺人身自由和财产,严厉惩罚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人。在打击和震慑制假售假市场的同时,也起到了教育市场、预防犯罪的作用。此外,各种刑事强制手段,如查封、扣押、附带民事判决中的民事赔偿等也都具有强制属性。
中国现代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表明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呈现越来越严的趋势,尤其是刑事保护方面,呈现出严厉打击的态势。并且从发展历史来看,刑事保护和民事保护的法律发展相辅相成。刑法修正案(十一)是对知产犯罪的最新规定,其体现了: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惩罚力度;充分考虑了互联网要素在知识产权犯罪过程中的作用;在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规定中增加了对“服务商标”的保护;部门法协调、凸显统一;将故意规避或破坏著作权人权利技术措施行为纳入刑法规制;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类型进行了补充等趋势和变化。
从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犯罪数量和刑事案件数量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一方面说明知识产权犯罪依然严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各地在加强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在新形势和网络环境下,权利人面临着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犯罪团伙产业化、新型犯罪不断涌现、罪名适用复杂和再犯等变化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权利人应和兼具民事和刑事实力的专业律师团队紧密配合,从程序角度和实体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自身商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刑事保护策略。
随后,侯律师分享了其代理权利人办理过的疑难、复杂和突破性典型案件,且这些案件曾被最高检、各级法院或专业机构评选为年度典型案例。侯律师从具体案例出发评述分析:以侵犯著作权对平面美术作品制作立体玩偶实现“平面到立体”复制认定进行刑事保护、通过刑事自诉制度对公安和检察院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实现对依法应当予以追诉的犯罪行为的惩戒和为权利人加强权益保障提供补充的救济渠道、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秘密点的确认和犯罪数额的计算、利用刑民交叉有效打击制售假团伙全链条、打击侵犯服务商标行为、打击生产和销售破解游戏机芯片行为等。这些分享为权利人提供了参考价值高、实践性强的攻克疑难案件、震慑侵权人、规范市场、挽回损失和预防犯罪的思路和方法。
若您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感兴趣,获取更多信息。请您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填写正确的邮箱信息,我们将在3-7个工作日内将会议视频回放以及演讲PPT发送至您的邮箱。